从根本上谈犊牛腹泻的防控
犊牛腹泻对牧场养殖者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同时对大多数牧场来说也是犊牛养殖过程中永远也挥之不去的梦魇。
关于犊牛腹泻,国内外同行专家们都从各自擅长的研究领域做了不同的深解和防控强调,从表象看好像就是那么回事,但往往落地效果不尽人意。其根本的原因,大都是跳不出固化的片面思维及教条的标准化模式的怪圈。作为一线从事犊牛培育的技术人员,面对犊牛腹泻不要让临床的一些表象带入偏途,限制了自己的思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追本索源,找到问题的根本。
在基层交流的过程中,经常听一些行内专家说,某某致病菌,某某病毒是导致犊牛腹泻的元凶。给出的治疗方案大都以化学药物为先、很少提及中药制剂和综合防治;预防方案无非是推荐一些化学消毒剂做环境消毒,加强环境卫生、饲养管理之类的行话、官话、套话等。对于专家的话、乍一听好像很有道理,但为啥基层按其指导的建议做了,效果却没有达到预期、甚或根本就没有效果呢?这也是经常和牧场一线技术人员交流后他们反馈的普遍认知结果。到底是哪儿出现了偏差呢?带着这个思考我也有过迷茫和困惑,但经过对全国众多牧场犊牛腹泻疾病的一线调研、并结合查阅大量和犊牛腹泻相关的综合研究文献的研判,最终使我对犊牛腹泻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犊牛腹泻从病理生理学的角度准确的讲应该解释为:由于外在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犊牛消化道防御屏障机能的急速应答反应,当这种变化远远超越了消化道防御屏障的极限机能,犊牛肠道首先表现的就是排斥反应,即尽快将有害的肠内容物逐出体外、其结果就是急性腹泻;在腹泻的初期如果外在变化因素很快得到遏制,那么腹泻会不治而自愈;如果外在变化因素得不到有效遏制,其结果就会继发各种程度不同的消化道组织病变、还会并发与消化道关联的脏器机能障碍。这就是犊牛腹泻的发病及转归机理。
关于犊牛腹泻的防控
健康犊牛的消化道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动态平衡系统。只有这个系统处于一个相对健康稳定的平衡状态,犊牛消化道疾病(如腹泻)的防控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在这个系统中肠道中强大的常驻菌群的动态平衡及稳定是决定消化道健康的根本。要维持这个平衡必须具备以下七大条件:
一、犊牛出生后必须是一个健康达标的个体;
二、犊牛出生后被动免疫必须到位;
三、初始流食阶段必须完成消化道常驻益生菌的持续定植;
四、保障消化道营养来源的卫生、健康、合理、适量;
五、要稳固消化道PH的相对平衡和稳定;
六、要保持消化道特定温度的持续稳定;
七、犊牛栖息环境要保持垫料的干燥、适温、卫生。
以上七大条件在犊牛消化道健康系统的平衡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具决定性的三个条件就是三~六条。它们相互影响互惠互利,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其中任意一个条件出现了不可逆的变化,其它条件也会跟着发生变化。前六个条件的在条件七包含的卫生面前就显得非常脆弱,特别是在卫生条件极端低下的情况下,前面六大条件的成果均会予以清零!就是说,前面做地再好,当环境卫生极其糟糕的情况下,犊牛腹泻的发生就会成为必然。
综合详解 :
一、犊牛出生后必须是一个健康达标的个体:
要保证犊牛出生后是一个健康达标的个体,必须给孕育期母牛的营养平衡需求及疾病防控有一个绝对的保障。如果母牛在孕育期出现营养失衡或疾病,既是胎儿侥幸地度过一个完整的孕育期熬到出生,其新生个体也是一个出生健康不会达标的个体。这就是说犊牛健康个体的获得以孕育期母牛的健康为基石!在当下奶牛养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的模式中,犊牛个体出生后由于先天的不足,靠后天的补养,如进行单人单喂、差异管理,其一线生产的可操作性几乎无法实现。所以说母牛的孕育期是健康犊牛个体培育的根本。
二、犊牛出生后被动免疫必须到位:
健康达标的犊牛出生后第一时间要做的是脐带消毒,紧跟着要做的就是初乳的灌服。犊牛出生后能不能获得母体抗原(被动免疫),初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灌服时对初乳品质(包括合理的巴杀),灌服时间、剂量、入口温度及投喂器械的卫生、投喂人员的无菌规范操作等流程的把控。在这个流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不达标都会影响被动免疫后犊牛获得母体抗原的成败,如过度巴杀或错误的巴杀就会导致初乳(常乳也一样)中乳铁转运蛋白被大量破坏。从而使乳铁转运蛋白的抗菌、抗氧化、抗癌、调节免疫等功能几乎丧失殆尽。当然遭受最大破坏的是初乳中的母体抗原(免疫蛋白)。
三、初始流食阶段必须完成消化道常驻益生菌的持续定植:
要保证初始流食阶段完成消化道常驻益生菌的持续定植,首先要保证条件二的达标完成。下一步就是要保证过度乳的持续规范饲喂。根据国外最新研究的文献显示,给新生犊牛饲喂初乳前先给适量适温的白开水,不但能让犊牛对初乳中母体抗原的获得有很大的提升,而且对肠道常驻益生菌的定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保障消化道营养来源的卫生、健康、合理、适量:
就是说哺乳期的犊牛供给的流食(牛奶或代乳粉),水、草料(断奶犊牛供给的也一样),一定要保障健康卫生,流食中的有害微生物数量不得超标,草料不得有霉变,饮水要保持洁净。特别是草料的供给要营养均衡,定时、定量(流食也一样)。
五、要稳固消化道PH的相对平衡和稳定:
要稳固消化道PH的动态平衡与稳定,只要条件二和条件三的基础稳固,再加上条件四和条件六的协同,稳固消化道PH的相对平衡就有了绝对的保障。
六、要保持消化道特定温度的持续稳定:
保持消化道特定温度的持续稳定是消化道常驻菌群繁衍生息必备的条件,只有在这种温度条件下肠道菌群的活性及抗逆性才能表现出最佳状态。当消化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其消化道菌群的变化和pH也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前面已经讲过这三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不管哪一个发生变化,其余的两个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七、犊牛栖息环境要保持垫料的干燥、适温、卫生:
如果犊牛厩舍(无论是单栏还是散栏)的垫料被粪尿严重污染而得不到及时更换,那么要保持圈舍的干燥、卫生那就无从谈起。特别是寒冷的季节、早晚气温低下时,犊牛卧在冰凉潮湿的垫料或地面上,就会导致腹部受凉、腹泻的发生也就成了必然。还有被粪尿污染的厩舍环境也是有害微生物及寄生虫繁衍生息及传播的介质,一旦犊牛舔舐或采食了污染物、就会使感染源直接进入犊牛消化道。那么犊牛腹泻发生的风险就无法规避。至于垫料的适温,说白了也就是保障犊牛躺卧后腹部的保暖问题。垫料干燥、柔软舒适是犊牛保暖的标配。
最后谈一谈犊牛腹泻的治疗思路,犊牛腹泻是犊牛消化道的病理变化结果,所以在发病的初期口服给药的途径排在第一。和化药相比、中药制剂毒副作用小,针对幼畜不伤脏器、标本兼治实为首选。一般选用有健脾、暖胃、益气功效的中药制剂是上上之策。
针对根据排泄物眼观预判或检测确定为某类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所致的腹泻。如果为细菌感染原因用中西结合疗法(用于腹泻发病的中后期效果最佳):用健脾、暖胃、益气功效的中药配合对症抗生素进行治疗。特别要注意抗生素要适量使用,不可盲目超量滥用。如果是病毒或寄生虫所致的腹泻治疗:用健脾、暖胃、益气功效的中药配以抗病毒或驱虫成分的中药进行口服,临床效果明显。